0913-8393276

美国危废处理行业发展史分析及于中国危废行业的借鉴,危废处理设备,危险废物处理

  美国危废处理行业起步较早,经历了从蓝海到红海到沙漠之;花的发展变革过程,。行业中龙头企业也随之更迭交替。而目前我国危废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起步阶段,,行业集中度不高、规范性不强、规模化不够。。近期,环保政。策进一步趋严,带来了危废处理行业快速发展热潮,而危废处理价格较高带来的;较高收益,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危废行业并购潮愈演愈,烈,不可避免带来行业内企业的淘汰整合。能否在大浪,淘沙的危废行、业中存活下来并在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中脱颖而出,还,需看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布局。

  美,国危废三十年发展史:蓝海-红海-沙漠之花

  E20研究院早在2017年通过对美国&#;危!废处理产业三十年发展史的研究总结、出美国危废行业“蓝海-红海-沙漠之花”的、发展历程。

  阶段蓝海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初)行业起步并高速发展的十年大繁荣

  外部因素、:由于固废和危废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美国政府于1976年通!过《资源保护与回收法》(RCRA)奠定了美国固,体废物&#;处理的基础,并对危险废物管理作了详细规定,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固废及危废生命全周期管理体系。198&#;0年起,RACA正式生效,同期多个法案的颁布和危废名录的划定,直接推动了危废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因素:化、工工业是美国危废产生的主要行业,在十年大繁荣时期,危废行业和与之紧密、相关的化工工业同处于上升期,危废产量及处理量均逐年。增加、。出于安全、成本等多方面考虑,大型化工企业!对危废的自行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在这一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同一时期,有技术。优势的大型危废处理企业也逐渐发现了市场先机,虽然这一!阶段第三方危废处置公司所占据的市场规模较小,但已逐渐崛起。

  第二阶段红海阶段(1990年代-2002年)&#;行业高速扩张后的调整期

  外部因素:一方面美国政府!政策转向,确立了以预防污染取代末端治&#;理。的污染控制政策,大力推进危废源头减量化。美国政府于1988年颁布,了《废物减少评价手册》,并于1990年通过《污染。预防法》、,这是以立法的方式肯定了以,前端减少或预防污染产生取代长期采用的末端污染治理为主导的污染控制政策。&#;同时,EPA及各州环保部门相继出台了针对多个危废焚烧、填埋等无害化处置设施的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危废;名录、危废排放标准、关停标准等。部分无害化处置设施因难以达到行业标准而被迫关、停。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发展需求,美国的化工产业开发和推行了许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使得危废&#;产生量得到一定控制。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国内对于环境标准要求的增高,生产成本逐渐提高。由于发展中国家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的基础建设以及充足的廉价劳动力等优势,美国逐步将产生危废较多的制造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相关制造业所产生的危废数量进一步减少。

  内部、因素:在此期间,危废无害化处置行业逐渐呈现饱和状态,整体产能过剩并引发价格战,导致无害化处置企业的整体利润下降!,甚至部分企业亏&#;损经营。在价格战期间,美国危废焚烧价格从700美元/吨左右下降至529美元/吨&#;甚至更低,逼死!众多小型危废无害化处置设施。行业间不断并购,、整合、集中,危废无害化处置设施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取而代之出现的是更大型的危废无害化处置设&#;施,、部分传统巨。头企业经历了急转直下的萧条,受冲击较小的中小企业。反而通过合理并购,形成了新的市场竞争格局。

  E20研究院潘功认为,这段时期美国的危废行业并非实质性的萧条,被称为整合调整期更,为确切。

  &#;第三阶段沙漠之花(2002年至今)行业成熟的新黄金时期

  外部因!素:在新黄金时期,美国的危废产量与美国的工业结构调整和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有着较强的关联度,危废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产;废企业数量在201、3年起有上升趋势。相关法律法规也趋于成熟。

  内部因素:在此期间,专业化危废无害化处置公司的市场占比逐渐增大,行业进一步集中,大中;型危废!无害化处置设施,增,多,形成寡头格局。行业巨头以综合型全链条处理模式为主,具备全套咨询、清理、收运、处置能力,并承担环境修,复、突发。危机处理等社会责任。在经历了红!海之后,行业再次整合,产生的行业翘楚即称之为沙漠之;花。

  在行业成熟的新黄金时期,整体的产能规划更为合理,危废无害化处置产能溢出量稳步减少,危废无害化处置量和&#;处理机构数量都在稳步减少,同时!行业的集中度也进一步增&#;长。

  美国危废行业发展、引起的行业格局调整

  美国危废行业的整合发展也带来了龙头公司的交叠更、替,以ChemicalWas!teManagement(以下简称CWM)、CleanHarbors(以下简称CLH)和Safety-Kl。een三家企业为例。

  C&#;MW!于1975年进入危废市场,1976年进行了大规模扩张,大举购买全美的危废无害化处置设施,成为全美危废行业的超级公司。但是1990年代以后,危废行业整体萧条、监管变严,导致CWM大量设备关停。此外,90年代环保人权活动的,兴起也使得CWM公司受到大量冲击。除了危废行业萧条、环保人权活动等外部因素,CWM。的衰落也有其自身的原因。CWM公司在危废行业迅速跌落时期,,仍然、相信危废无害、化处置将稳定增长,一味加大投资,导致了更多的!损失,一代巨、头就此陨落。

  CLH成。立于1980年,是美国规模大的第三方危废处理公司。公司业务横跨环境、能源、一般制造业、化工、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等众多领域。自成立后三十年!以来,公司通过不断的并购,“横向”上增加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数量和覆盖区域,并扩大服务范围;“纵向”上在原有危废无害化处置技术的基础上,增添以资源化利用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的服务领域,涵盖多个行业和业务类型,如溶剂回收、石油和天,然气钻井领域服务、,环境服务等。CLH在行业龙头CWM受冲击的情况下,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理的并购成为新的巨头,开启了公司新一轮的成长。进入21世纪后,;由于公司主、营业务-危废无害化处置不能为企业带来前进的动、力,公司通过收购北美领先的废油、回收和再精炼、;零件清洁及环、境解决方案公司Safety-Kleen,!成为北美大的二手油回收商和&#;精炼加工商。通过这次并购,CLH一举成为美国大的第三方危废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公司,奠定了美国危废行业新的竞争格局。

  Safety-K、leen早期是一个溶&#;剂、废油回收企业,19,80年成为全球大的溶剂回收公司。1976年EPA推出危废法案后,因处置的溶剂被列入危废名录,Safety-Kleen正式进入危废业。1985-1987年S。afety-Kleen通过三次战略并购,拓宽了公,司业务分布、扩展了废!液处置类型、掌握了回转!炉焚烧等新技。术,具备了无害化处置大量危废的能力。而后20世纪90年代初,“外忧”。――危废行业整体萧条和“内患”――高达270万美元的EPA罚单带来的双重打击使Safety-Kleen开始走下坡路。

  注:Safety-Kl,een于2006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广州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广州世洁环保服务有限公司,面向广泛的工业、制造业、服务业提供零、部件清洗和危废管理服务,是中国境内早提供废油、废溶剂合法专业回收以及环保处置再生的公司。201&#;4年,广州首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入!废矿物油再!生。领域,步便瞄准了Safety-;Kleen在中国的危废管理服务业,务,将广州世洁纳入;旗下,并逐步整合、建立起全产业链业务体系。近年来,首联环境发展迅速,正在寻求深化与Safety-Kleen的合作,双方就共同!开发中国大陆零部件清洗业务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

  在这次行业洗牌中、,传统巨头、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由于体量较大较难通过适时的调整及时止损,而受冲击较小的中小企业反而通过合理并购成为新巨头,如CLH。一方面,CLH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十分清晰,并购时机得。当,几个重要并购均处在融资成本相对合理的时期,资产负债率虽然在并购发生时有所提升,但后续的管控使得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相对平稳水平。;另一方面,公司在危废行业变革&#;之,际体量相对较小,受波及程度也较校

  中美危废行业的;相同与不同

  我国危废行业起步较晚,在政策方面可参照发达国家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减少走弯路的时间。但两国危废行业有较大不同;,包括产废行业、主要处理方式&#;、发展阶段、(第三方);市场空间等都有较;大差别。中,国与!美国危废、行业具体对比如下表所示。

  一、主要产废行业以及。危废产生量

  美国危废产生较窄,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和石油&#;煤炭产品制造业,、其中,基础化工制造业产废占比超50%。而中国的危废主要则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这些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占全部危险废。物产生量的67%。

  随着、危。废行业进入稳定、成熟阶段,美国危废产生量相对稳定。2017年;危废年产生量约为3500万吨左右。而我国危废产量近年来仍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2017年危废,年产生量已达6937万吨。同时,我国危废市场还面临着增量和存量双层叠加。增量部分是指每,年由于各行业生产的增长而新。产生的危废数量,包括通过合法无害化处置途径及非法处置途径处置的危废。随着危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监管制度的日趋!严格,每年新增危废中瞒报、漏报行为逐渐减少,非法转移和倾倒的途径基本被切断,大量原本被非法处置的危废正回归正规化的无害化处置途径;而存量部分是指原先不具备相关无害化处置条件的。情况下被贮存的危废,在技术得到发展后可以被无害化;处置,从而产,生的部&#;分由贮存转为无害化处置的危废。因此,我国危废产生量;未来数年来仍将持续增长,对危废处置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结构优化调整逐步进行,以及绿色制造的推进,一&#;方面,工、业企!业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化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将会全面提高环境污染控制能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废的产生;另一方面,类似于美国的&#;产业转移,我国部。分制造业也将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转移到其他国家及地区。未来,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将中国、资金、技术、市尝企业、人才和成功发展经验等相对发展优势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产业转移造成的部分制造业的转移,以及随之而来的危废产生源的转移是否会造成危废产量的减少以及我国!危废行业是否会迎来美国一样的衰退阶段也是未来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主要处理方式

  产废行业的不同也导致了。危废处理方式选择的不同。整体来看,美、国危废无害化处置的主要方式为深井灌注,自2013年起美国深井灌注处置危废量的占比!就稳定在70%左右。主要原因包括:1!.第三方处理比例较低,仅占15-20%左右。1990年后,!随着政府对危废监管的进一步加强,第三方处理成本水涨船高,加上危废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众多化工企业采用自行处理危废的方式消纳危废产出;2;.美国内陆多平原地区且地广人稀,地质条件占优。深井灌&#;注技术成熟并多、设于危废产生现场,如石。油开采现场或化工工厂附近。而占比较少的第三方企业主要通过资源化利用(包括能量、金属、溶剂等&#;)、填埋、焚烧等处置方式对危废进行处理。

  中国危废处理市场主要以第三方处置为主,危废处理方式主要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占比!约为64。%),无害化处置(焚烧、填埋)分列二、三位,占比分别为23%和13%。由于我国危废处理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存在三大博弈关系,未来危废处理方式占比还将长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相关阅读:薛涛:四维集约,合纵连横—固废产业年度盘点)。三大!博弈关系包括: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博弈;水泥窑协同处置与无害化处置的、博弈;产废企业厂内自行处置与!危!废处置企,业集中处,置的博弈。

  1.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博弈:!随着各地危废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推。进,危废资源化回收利用设施的建设也会逐渐完善。产量较大但品类;较单一的危险废物回&#;收利用能力会逐步增加,产量较孝分布分散的单一品类危废,短时间内资源化能力错配情况仍将较为突出,无害化处置还将是方式。

  2.水泥窑协同处置与无害化处置。的博弈:2018年,水泥窑协同处置与传统焚烧危废处置在焚烧中的占比分别为45%和55%。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能力逐步稳定上升,将对传统危废!焚烧造成一定冲击。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仍有一定缺陷,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危废无害化处置方!式。(相关阅读:喜结连理!818传统危废企业与水泥窑协同的婚姻大事)

  3.产废企业厂内自行处置与危废处置企业集中处置的博弈:随着政策的变化,。我国危废场内处理占比将逐步增多,E20研究院通过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函(环办土壤函[2017]2&#;001号)(相关阅读:福兮?祸、兮?危废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相&#;关阅读:川渝、苏、晋接连发布危废!新政,危废处置攻坚战已拉开序幕)的分&#;析得出,未来随着政策的支持,厂内自、行处置危废无需经营&#;许可证将有效减少危废处理成本,将会成为产废单、一、产量大的产废企业处理危废的方式。江苏识意见》的发布,指出“危险废物年产生量500,0吨以上的企业必须自;建利用处置设施”,也从侧面说明未来增加危废场内处理设施的迫切。

  相对于我国危废产业面临的三大博弈,美国危废产业面临的博弈关系相对简单。一是因为城市化,水平较为稳定导致;美国水泥生产行业较为稳定,且由于。水泥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水泥价格的!走高,水泥企业无需为提高利润率进入水泥窑协同处置行业,因此水泥行业跨界进入危废行业可能性较小,传统危废处理行业面对冲击可能性较校二、是因为大部;分厂内自处理危废企业属于石油黄大仙精选三肖三码区、煤炭制;造企业,利润率高,跨界进入危废处理行业对外提供危废第三方服务可能性也较校未来美国的场内处理危废还将占优势。但对于第三方企业来说,,资源化利用更加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优先管、理目标,未来美国的危废资源化回收利用以及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还将处于动态变!化中。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危废博;弈关系的变化。

  三、行、业标准

  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滞后。在焚烧污染物排放限值、&#;防护距离等规定上,仍然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例如焚烧烟气的二噁英排放标准,中国标准为0.5TEQng/m3,国际上普遍采用的P,OPs公约则要求0.1TEQng/m3。中国&#;危废行业提标是必然趋势,所以危废从业公司一定;要重视自身的运营能力。

  四、市、场空间

  由于我国危废产生量仍然持续、走高,危废处理需求也在持续&#;增、长。相对于已经稳定的美国市场,我国危废处理市场空缺还很大,企业可分割市场空间还!很多。进入,“十三五”以来,先后有11个省发布《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从发布规划项目的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平均产能增长率达212%。可见。我国危废设施处理仍有很大的不足,市场还有很大空缺。

  五,、行业集中度

  2017年,美国的危废处理企业仅有1000余家,且CR10的!市占率超过90%!,市场格局已非常成熟。行业集、中度很高、。

  我国危废行业仍处于发展期,类似于美国危废行业的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行业仍呈现“孝散、乱”的局面。目前我国前十家企业集中度(CR10)参数值较低。,、在7%左右。下图为2018年我国危废行业主、要企业处理;能。力的排名。

  外延并购是危废龙头!成长必经之路

  近年来,危废处,理!市场并购爆、发。;危险废物处理行业并购潮的愈演愈烈,;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行业内企业的淘汰!整合。,一方面,众多跨界资本强势进入,大型企业进行跨地域收购,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行业竞争激烈,高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以预防污染取代末端治理”是国际普遍认同的环境保护,政策,危险废物减量化是必然趋势,企业未来对于需求方议价能力逐渐降低;随。着我国,危险废物政策的愈发趋严,对设备设施的排放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逐渐升高,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压力。

  由于危废行业天然的政策、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等壁垒,对企业来说,通过并购抢占危废处理市场拥有诸多优势:1.危废资质下放至当地环境管理部门,导致危废处理、行业呈现一定的地域壁垒,大型危废公司可通过收并购当地危废项目,快速打破地域壁垒,实现跨区域的扩张;2.危。废种类多达46大类,对于企业来说,进军危废处理市场,技术将是关键一环,通过收并购也可快速扩大企业技术优,势;3.新的&#;危、废,项目从立项到投产过程复杂,审批周期长,一般&#;耗时3-5年。显然,收购有!资质的企业会比新建产能更容易扩大企业规模。

  同时,危废行业的收并购发展也、离不开宏观融资环境:1.当融资环境宽松,融资,成本较低时,拥有资金优势的危废企。业会加大外延并购的力度,同时也会吸引行业外公司打开危废市。场!进一步扩张;2.当;融资环境逐步收紧时,企业在!进一步扩张规模和;稳健运营之间的博弈会影响公司未来发展;;3.当融资环境严峻,融资成本较高时、,单纯通过资本并购扩张不考虑运营的公司将面临极大压力,而人员!、技术储备,充分,具有运营能力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与美国危废处理行业类似,通过收并购实现企&#;业扩张也将!是;我国危废龙头企业的必经之路。不管是传统危废处理企业东江环保、光大绿色环保等,还是全产业链拓展的“跨界”;大型环保公司中国环保。、东方园;林等,以及依靠雄厚资金实力新兴力量雅居乐、海螺创业等,都已在收并购上有所、行动。